回首頁         加入我的最愛         網站地圖         聯絡方圓        
將軍在地的文化,方圓用心經營在地的故事,如同遂園般發揚方圓百里 方圓美術館烏克麗麗社團招生中,歡迎您前來旁聽與參加唷!! 方圓2020-2021年度藝文展覽空間,開放申請囉!http://www.fy-mofa.org.tw/admin/index.php
  >  最新訊息 > 最新消息 > 看見春仔花的喜悅-DIY活動
看見春仔花的喜悅-DIY活動
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噗浪 分享到Twitter
看見春仔花的喜悅
日期:103621日(六) 早上1000~1200
地點:方圓美術館(將軍區西華里1)
講師:尤姵芸
材料費:100元(請自備剪刀)
人數:25
內容:
春仔花又稱為纏花,是一項即將失傳的傳統工藝,早期婦女每逢年節喜慶或新娘出閣時,
必會在頭髮上別上春仔花,各種精緻典雅的春仔花,蘊涵著不同的祝福含意,
快跟我們一起來動手做屬於自己的春仔花!

報名地點&時間:
地址:台南市佳里區安南路523號(北門社大辦公室,佳里國中內)
電話:7236483
服務時間:星期二~星期五 下午2點到8點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星期六  下午2點到4點半

北門社大新生需繳交身份證正反面影印本一份、大頭照兩張

春仔花介紹

    細緻典雅的纏花(又稱春仔花),是台灣早期農業社會中每一位新娘在出閣時頭上必備的髮飾。隨著時代的推移,新娘的頭飾日漸翻新,早期艷紅欲滴的纏花也從新娘的髮上逐漸消失,尤其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從事此種需要耐性與細心的纏花手藝,在現代社會中更顯稀少。纏花為傳統民間的一項特殊的手工藝,其作法是先以紙片剪成花瓣型,在紙型周圍圈上衣圈圈的細鐵絲,然後將繡線分成四股,分別纏繞其上,纏繞時必須將一根一根的絲線依一定順序平鋪整理,成品才會光澤好看。一瓣一瓣的纏好後,再將之組合成一朵花,有的加上彩色玻璃珠當花蕊或流蘇,或是與通草花一起組合,也有作成蝴蝶的造型。早期的纏花除了作為髮飾外,也常應用在兒童的帽子上,或運用其技法,作成一大束後裝在玻璃箱中,做為廳堂的擺設,在舊時的客家庄中多可看到,纏花雖是一項小品的工藝品,但因其小所以極需耐心與細心,對初學者而言,初時雖有些不易,但各種工藝皆熟能生巧,只要習作一、二個星期,習慣細微絲線的細膩,則能運用自如;在製作過程中不可為求快,而使絲線交錯纏繞,成品自然可呈現光澤,也可以依自己的喜愛,組合成如菊花、玫瑰等各式花朵造型。另外在台灣傳統的禮俗中,結婚當天新娘需回禮給準婆婆花,是非常重要的結婚回禮,俗稱「婆婆花」,婆婆花是一朵好似人打開的嘴巴的開口緞花和一朵緞花,插婆婆花要以緞花插入到開口緞花內一起插戴在頭上,緞花表示新娘;開口緞花代表婆婆,意思是新娘進門後,婆媳和睦相處不吵嘴可以同嘴同聲持家。此外纏花為求吉祥,常用「石榴」造型以求「早生貴子」,而「鹿」與「龜」造型纏花,用來送給婆婆以祖母,有「福祿歸壽」的祝福之意。